欢迎光临中国崇阳网!今天是:
湖北省举报、辟谣、打谣平台
不良信息举报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保存到桌面
党政网群
乡镇网群
首页
崇阳
新闻
直播
微视
图吧
公益
专题
手机版
邮箱投稿:chcyw@126.com
崇阳县人大网
崇阳县人民政府网
崇阳县政协网
崇阳县统战网
崇阳市场监督管理网
崇阳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网
崇阳经济开发区
崇阳财政局
崇阳农业农村网
崇阳教育网
崇阳自然资源和规划网
崇阳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崇阳工商业联合会
崇阳人社网
崇阳发改网
崇阳公安网
崇阳民政网
崇阳交通网
崇阳统计网
崇阳商务网
崇阳住建网
崇阳应急管理网
崇阳城市管理执法局
崇阳水利网
崇阳林业网
崇阳法治网
咸宁市生态环境局崇阳县分局
崇阳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网
崇阳文化和旅游局
崇阳县卫生健康网
崇阳县人民医院
崇阳县医疗保障局
崇阳县中医院
关闭
天城镇
白霓镇
铜钟乡
石城镇
沙坪镇
青山镇
路口镇
港口乡
金塘镇
桂花泉镇
高枧乡
肖岭乡
关闭
首页
新闻
热点推荐
详细信息
86.2万人!为什么选择宜昌?
来源:白龙岗纪事 日期:2025/3/30 17:01:56 字体:
分享到:
古往今来,人才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
2024年全市人才总量达到86.2万人,城区新集聚各类人才超8万人;建成研发、中试、校企(地)合作等各类产业平台768个;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7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20.85%……新成绩、新突破,显示的是宜昌持续激活“人才引擎”的信心和决心。
近年来,宜昌坚持把人才当作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不断优化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支持举措,凝聚出“千里马”们在宜昌竞相奔腾的生动景象。
招才引智构筑人才汇聚新高地
随着宜昌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现代化工新材料、生命健康、新能源及高端装备、大数据及算力经济等产业方兴未艾,宜昌比任何时候都渴求人才。
“我们将每年拿出超过1.2万个企事业单位岗位,在重点高校针对所需的专业人才重点招引。让更多高质量人才通过‘招才兴业’了解宜昌、爱上宜昌、扎根宜昌。”去年10月,在宜昌“招才兴业”启动仪式上,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燕元沂面向社会各界郑重宣布。
▲图片来源:“宜昌人社”微信公众号
相关部门随即赴全国147所高校,带着编制、带着岗位,现场考试、现场签约,吸引近10万人关注或报考宜昌就业岗位。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宜昌充满诚意。
建立城市创新场景营城机制,在深圳等地举办大数据与算力经济创新场景项目发布12场次,累计发布项目147个,吸引国内外创新人才团队55个。聚焦本地使用的进口设备及耗材,建立国产替代产品和产业配套关键技术需求“两张清单”,精准招引拔尖创新人才来宜“揭榜领题”。
▲图片来源:“人才宜昌”微信公众号
武汉理工大学博士赵涛成功揭榜“两张清单”中的光纤传感器项目,全职在宜昌创办光致科技(湖北)有限公司,并带着妻儿举家从武汉迁至宜昌,全身心投入创业中。他说:“选择宜昌,因为我相信宜昌给我的承诺,我也一定会为宜昌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
如今,在全省大力推动楚商回乡和返乡创业工作背景下,宜昌还建立了覆盖创业孵化、企业落地、资金支持等全链条政策措施,吸引人才返乡一展抱负。
“宜昌的人才生态、营商环境和资源禀赋使得我们的落地过程比预期更加顺利,最令我们感动的是这个城市的活力以及全市上下共同致力于一件事的真诚态度。”返乡人才、杭州骋风而来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源说。
宜昌楚商代表、楚能新能源董事长代德明说,
楚能将致力于深耕宜昌、服务宜昌、回报宜昌,吸引并带动更多资本、人才“洄游”至宜昌,共同提升楚商品牌的影响力。
产才融合激活人才引擎新动能
用一贤人而群贤毕至,相一良马而万马奔腾。为让“英雄有用武之地”,宜昌聚焦主导产业,搭平台、强保障,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围绕全市主导产业,完善高校学科动态调整机制,优化职业院校专业布局,累计新增专业25个,停招10个,优化调整率15.2%。以数字经济产业为试点,聚焦产业需求,做好人才诊断,精准制定“数才十条”人才引育政策措施,推动产业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湖北三峡航空学院实景图。图片来源:点军发布
法国索邦大学博士杨蕾,2022年年底通过宜昌招才引智到三峡航空学院任教。
“我需要站在学校设计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需要了解航空领域,探索该行业的更多可能性,在这所新建院校,我能做的完全超出了我的专业限制。”
杨蕾为争取校企合作,撰写了60余份针对航空企业的咨询报告,在这过程中,她察觉到宜昌发展低空经济的潜力,向政府提交了3份建议书。
“基于此,航院牵头成立了宜昌低空经济课题组和低空经济协会,我们的材料总能被教育局、经信局、发改委等机关部门第一时间批复。”杨蕾说,这座城市让她感受到,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有意义、受重视的。
为形成人才引领产业、产业集聚人才、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宜昌面向优势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加快布局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工程研究中心等高能级平台。
举全市之力打造的湖北三峡实验室,围绕72项国、省重点项目持续攻关,推动宜昌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取得突破性成果,两年来引进研发人才465人,其中博士达37人,占全市企业引进博士总数的70%。
▲湖北三峡实验室。新华社发
“我们将依托湖北三峡实验室创新赋能,持续开展前瞻性攻关,抢占行业技术高地,加大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的力度,拉长拉粗产业链条,打造国内规模最大、品类最全、技术最领先的电子化学品产品链条,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电子材料企业’。”湖北三峡实验室副主任、兴福电子董事长李少平说。
优化服务打造人才留用新生态
广揽人才更要留住人才。
宜昌精心打造“宜才码”微信小程序,一站受理、智能匹配、免申即享,实现人才服务“一码通办”。目前,“宜才码”注册人数达32万人,享受政策超10万人次。
前不久,黄冈青年沈思辰为自己在宜昌的新家支付了首付。
“签字的那一刻,突然感觉自己未来的生活清晰了起来。”沈思辰说,是政府的5万元人才购房补贴帮她下定了买房的决心。
近几年,随着人才招引工作的推进,涵盖“售租建补服”全方位全链条的人才“易居”政策体系也同步建立。
▲宜昌市城发▪城寓青年社区。图片来源:宜昌城发集团
全国首创住房储备金制度,为有意到宜昌发展的中专及以上在校学生建立住房储备金账户,毕业后在宜就业创业,储备金账户账面资金直接注入个人公积金账户。出台综合性民生服务保障政策,打造以“求职7天免费住、当月公交自由行、购房买车享抵扣、多孩叠加来补助、公积金还款提额度”为核心的人才安居政策3.0版,解决人才“后顾之忧”。
市委组织部人才科负责人介绍,人才在宜昌购买住房,最高可享受25万元的首付补贴,全市已累计兑现人才购房补贴券超3000张。
不担忧“安居”,而得以“乐业”,青年人才们在宜昌得以实现自我价值。
▲图片来源:宜昌城发集团
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薛泽建2022年入职宜昌人福药业,并加入重点项目组,参与创新药的研发。
“两年内我从项目组员做到了项目经理,专业能力和薪资待遇上的提升都很显著。”薛泽建说:“我和妻子已经在宜昌安居,我将以这份工作作为长久的事业来奋斗。”
加大力度“引才”、健全机制“育才”、千方百计“留才”,宜昌一直在路上。
从交通出行、就医体检、教育保障、生活消费等各个环节,宜昌的人才服务每年都在升级,坚持把人才的“关键小事”办成人才的“心头美事”,不断解决人才来宜创新创造创业的后顾之忧。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这为我们日后抓好人才工作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市委党建和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宜昌将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以“招才真心”换“人才倾心”,让更多有志之士在宜昌竞逐、圆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