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崇阳县石城镇创新实施“交通安全知识进校园、志愿者值班劝导、湾子夜话普法宣传、两轮三轮车保险推广、派出所重点巡查”五大行动,构建“教育+劝导+宣传+保障+执法”全链条治理体系,有效降低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提升群众交通安全意识。自行动开展以来,全镇交通事故发生率同比下降41%,群众交通安全意识显著提升,一幅“文明出行、平安回家”的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交通安全进校园:播撒安全种子,守护成长之路
石城镇组织派出所到石城中学、实验小学,以“美丽乡村行”交通安全巡回宣传活动为载体,开展“交通安全开学第一课”。通过播放警示教育片、模拟交通事故场景、发放卡通版《交通安全手册》等形式,向学生讲解“一盔一带”、拒绝三轮车载人等知识。在石城实验小学,民警利用“大篷车”移动课堂,组织学生开展交通标志识别竞赛,现场模拟过马路、乘车等场景,让孩子们在互动中掌握安全技能。
同时,全镇推行“校车安全护航行动”,联合教育部门对辖区13辆校车进行安全检查,签订《校车安全责任书》,并建立“护学岗”机制,每日上下学高峰期由民警、教师、志愿者共同疏导交通,确保学生出行安全。
志愿者值班劝导:柔性执法显温度,文明出行成风尚
“您好,请戴好头盔再出发!”“三轮车不能载人,咱们改走人行道吧!”每天早晚高峰,在石城镇主要路口,头戴红帽、身着反光马甲的劝导员准时上岗。针对三轮车违法载人、骑摩托车不戴头盔等突出问题,全镇组建了由镇村干部、党员、网格员组成的120人劝导队伍,采取“定点值守+流动巡查”模式,在集镇、学校、红绿灯路口等8个重点路段开展劝导。
劝导员们创新使用“方言顺口溜”宣传:“骑车不戴盔,亲人两行泪;农用车载人,事故要人命!”通过“红马甲”劝导队,累计纠正交通不文明违法行为300余起,头盔佩戴率从不足15%提升至40%以上。
湾子夜话话交通:拉家常式普法,筑牢安全防线
每当夜幕降临,石城镇辖区内的22个村文化广场、113个村湾屋场上,一场“湾子夜话”正在火热进行。镇综治中心联合派出所,将交通安全宣传融入村民议事会,通过播放《铁骑惊魂》警示片、剖析本地交通事故案例,用“身边事”警示“身边人”。在荻洲村,一场电影下乡活动吸引100余名村民观看。影片中,农用车违规载人引发的惨痛事故让观众深受震撼。
自专项整治活动以来,全镇累计开展“湾子夜话”110余场,覆盖群众6500余人次,发放《交通安全告知书》7000余份,签署《文明骑行承诺书》5000余份,二轮、三轮摩托车“一车一档”管理4900余辆。
推广两轮和三轮车保险:实施风险共担机制,护航平安出行
为破解农村车辆“投保难、理赔慢”难题,石城镇创新推行“车险同步销售”模式。联合保险公司,在摩托车、电动车销售点设立保险办理专柜,购车时即可同步投保第三者责任险,保费最低仅需220元/年。针对老年车主,推出“子女代缴”“村委代办”服务,且购买保险赠送头盔一个,为车主提供“双保险”。全镇参保车辆突破2000辆,覆盖率提升至40%。经统计,2024年全镇涉摩涉电事故理赔周期缩短至5个工作日内,群众满意度达90%。
派出所重点巡查:创新纠治方法,严查违法行为
针对国省道、急弯陡坡等高风险路段,石城派出所联合交警中队开展“亮剑行动”。选取镇区主干道、学校周边、急弯陡坡、大流量路口等12处高风险路段设立“潮汐式”临时执勤点,实行“高峰驻点+平峰巡线”动态勤务,对农用车违法载人、酒驾醉驾等行为“零容忍”。
此外,民警同自然资源部门利用无人机对山区道路进行空中巡检,及时发现并整改临水临崖路段隐患12处。同时,建立“红黑榜”制度,对多次违法的车主进行约谈曝光,形成强大震慑。
崇阳县石城镇通过“教育引导、柔性劝导、志愿服务、刚性执法”的组合拳,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交通安全治理新格局。石城镇将持续深化“五治融合”,探索建立交通安全积分制,让安全意识真正融入群众生活点滴,为乡村振兴筑牢平安基石。
全媒体记者:储璐瑶 通讯员:叶方青
一审:熊哲
二审:黄益民 熊晓辉
三审:全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