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阳光洒在鄂南丘陵间,崇阳县天城镇下津村200余亩甘蔗林长势喜人,挺拔的蔗株在微风中舒展叶片。作为本地响当当的“名片”,“下津甘蔗”不仅是市民舌尖上的美味,更成了100多户村民家门口的“增收密码”。
9月7日,记者跟随甘蔗种植户黄六瑞来到他的甘蔗田里。田埂上,不少甘蔗早已被他用红绳捆扎在一起。黄六瑞边走边给有倒伏倾向的甘蔗培土,并不时摘掉甘蔗下方的枯叶。培土固根、红绳或竹竿防倒伏,这些都是黄六瑞种植20多年甘蔗摸索出来的经验。他的甘蔗因品相佳、甜度高,年年供不应求,11月底就能全部销完。
天城镇下津村村民黄六瑞说:“甘蔗管理要细心,管理得好就长得笔直粗壮,汁水多、口感甜,就能卖个好价钱。”
单棵站不稳,抱团才抗风。谈及自家甘蔗卖得好的原因,黄六瑞直言,除了自己的细心管护,下津绿色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支持也给了他底气。农闲时,像黄六瑞这样的农户经常在一起交流种植经,这种互助氛围让下津村的甘蔗产业从“一户好”变成了“全村好”。目前,全村甘蔗种植面积达200亩,种植农户达100余户,年产值超过600万元。
如今,走在下津村的蔗田间,随处可见农户忙碌的身影。一根小小的甘蔗带来的不仅是“家门口的收入”,更彰显了农户的勤劳与智慧,也种出了乡村振兴的“甜蜜希望”。
全媒体记者:沈庭萱 见习记者:吴文君
一审:熊哲
二审:黄益民 熊晓辉
三审:全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