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崇阳县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白霓镇石山村村民夏学军,正是靠着种植瓜蒌,迎来了属于自己的丰收“钱”景。
8月20日,白霓镇石山村林罡种养专业合作社的瓜蒌种植基地里,负责人夏学军穿行于藤架之间,仔细查看瓜蒌长势。一个个饱满圆润的瓜蒌从藤蔓间自然垂落,在阳光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
“今年由于天气比较好,瓜蒌长势还不错,估计每亩产量在300斤左右。”夏学军告诉记者。
2015年之前,夏学军一直在外地从事工程行业。随着家乡发展步伐加快,他毅然放弃外地工作,萌生了返乡创业的念头。在村委会的推介下,他了解到瓜蒌种植具有多元价值——相比传统作物,瓜蒌不仅产量高、市价好,经济效益也更为可观。石山村村委会也积极扶持他返乡创业,协助争取优惠政策、调解矛盾纠纷、保障用工,为基地顺利落地提供了坚实保障。
从最初的60亩到如今的近300亩,夏学军的瓜蒌种植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缺乏专业技术的他,靠着自学钻研、查阅资料、上网求教、向同行取经,一步步攻克种植难题,让自己的瓜蒌产业发展逐渐走上正轨。
“瓜蒌可以说浑身都是宝,它的皮可以做药材,瓜子可以做零食,瓜根也可以做药材,就是我们说的天花粉。今年我种的改良品种,第一年是适应期,除掉租金和肥料,每亩大概有1600-2000元的纯收入。”瓜地里,夏学军和记者算了一笔账。
发现瓜蒌基地良好的生态环境,他又萌生了新计划——在瓜藤下套种黄精等中药材,借助生态优势拓宽增收渠道,带动更多乡亲共同增收致富。
“每年付工资大概在26万元左右,工人每天工作8个小时,工钱100元钱,高峰期每天有接近70个人在基地务工。”夏学军介绍说。
正在瓜地除草的白霓镇石山村村民陈红霞告诉记者:“在这里的工作就是剪枝、下肥、除草、摘瓜。一年有10000元左右的收入,我很满足了。”
目前,瓜蒌已进入关键生长期,预计11月即可采收。夏学军表示,将严格把控种植和管理环节,确保产品品质,让瓜蒌产业真正成为助力乡村振兴、带动村民增收的“甜蜜引擎”。
全媒体记者:邹辉
一审:熊哲
二审:黄益民 熊晓辉
三审:全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