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岁月的长河中,古民居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华夏大地的各个角落。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近日,记者深入崇阳县白霓镇虎头冲曾家大屋,对当地的古民居群进行了探访,揭开这些古老建筑背后的神秘面纱,探寻它们所承载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初见曾家古民居群: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
虎头冲曾家古民居群地处崇阳县白霓镇回头岭村,建于同治四年,因祖居在山冲之头,其地形似进山老虎,故名虎头冲曾家大屋。曾家大屋群落建筑规模大、气势恢宏,具有浓郁的地方建筑特色和风格,对研究古建筑史和建设艺术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当记者踏入这片古民居区域时,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错落有致的古建筑群,青瓦白墙,飞檐斗拱,每一处细节都散发着浓郁的历史气息。脚下的石板路历经岁月的打磨,光滑而又充满质感,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虎头冲曾家古民居群采用了传统的四合院布局,院中套院,每户为小整体,贯穿连接为整体古民居群,体现了中国人传统的家庭观念和居住理念。在建筑装饰上独具匠心,木雕、石雕、砖雕等精美绝伦,每一处雕刻都蕴含着丰富的寓意和文化内涵,展现了古代工匠们的高超技艺。
走进古民居:感受岁月的痕迹与生活的烟火
记者走进了一座保存较为完好的古民居,主人曾新华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他一边带领我们参观,一边讲述着家族的故事和古民居的变迁。

走进曾新华家正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悬在墙壁上的一幅幅古老的字画和精美的木雕装饰。这些字画和木雕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是家族历史和文化传承的象征。正厅的中央摆放着一张古朴的八仙桌和几把椅子,虽然已经历经岁月的洗礼,但依然保存完好。主人告诉我们,这些家具都是祖上传下来的,是家族的宝贝。

在主人家的卧室和书房,房间里摆放着简单的家具和生活用品,虽然没有现代家居的豪华与舒适,但却充满了温馨和宁静。
“我们曾家大屋在人丁兴旺的时期,人口达到了400多人,全部姓曾,没有一个杂姓,现在还住在老屋的人不足40人了。”曾新华感慨地说。
在参观的过程中,记者还发现了一些细节。比如,在民居的墙壁上,有一些用石灰水书写的标语和口号,这些标语和口号虽然已经有些模糊不清,但依然能够看出它们所承载的历史记忆。据随行的崇阳县博物馆馆长匡文介绍,这些标语和口号是在战争时期书写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与时代特征。
香阿婆:红妆犹在,庭院深深
穿过一条窄巷,来到一座小四合院的老宅里,我们见到了香阿婆。她年逾八旬,身形瘦小,满头银丝梳得一丝不苟,正颤巍巍地清扫着地面,整个小庭院如今只余她一人独守。
“进来坐,门槛高,小心些。”香阿婆的声音带着浓重的乡音,她引我们穿过门楼,步入开阔的天井。天井由青砖精心铺就,缝隙间顽强生长着细密的青苔。四周环绕着高大却已显陈旧风霜的木质回廊,廊柱上精美的花鸟人物浮雕虽蒙尘,却仍可见当年匠人的巧思。

香阿婆指着堂屋上方一处雕刻繁复、贴有残存金箔的梁枋,眼中泛起追忆的光芒:“看见那‘双凤朝阳’没?我嫁过来那年,这整座厅堂啊,新漆得亮堂堂,红烛高烧,喜幛挂满梁。那凤凰的眼睛,是用真的琉璃珠子嵌的,烛火一点,亮得晃人眼。接亲的唢呐声震得屋檐上的灰都往下掉……我穿着大红嫁衣,顶着沉甸甸的凤冠,就是跨过这道门槛,走进了曾家六十余载的日子。”她的手指轻轻抚过冰凉的木柱,仿佛触摸着那个遥远的、锣鼓喧天的冬日。
古民居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的挑战与希望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古民居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一方面,由于年代久远,许多古民居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需要进行及时的修缮和保护;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现代建筑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开古民居,搬进现代化的住宅小区,导致古民居的居住人口逐渐减少,许多古民居面临着无人居住和管理的困境。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政府加大了对古民居保护的资金投入,制定了相关的保护政策和法规,对古民居进行了全面的修缮和保护。同时,还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古民居的保护和开发,通过发展文化旅游、民俗体验等产业,让古民居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些民间组织和志愿者通过开展文化教育活动、举办传统文化展览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古民居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一些文化爱好者和艺术家则通过创作艺术作品、拍摄纪录片等方式,展示了古民居的独特魅力和文化价值。在采访中,古民居的主人也表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些古老的建筑能够得到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让后人也能够感受到它们所承载的历史与文化价值,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在结束这次古民居探访之旅时,记者心中感慨万千。这些古民居不仅是建筑的瑰宝,更是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传承。它们见证了岁月的变迁,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和情感。每一块斑驳的砖石,每一道裂开的木纹,都封存着不可复制的时光密码,等待被理解,被倾听,被温柔地传递下去。这密码,关乎我们从何处来,更将悄然指引我们,向何处去。
全媒体记者:佘帅兵 陈超
一审:陈超
二审:黄益民 熊晓辉
三审:全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