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县积极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充分利用山林地发展中药材种植,提升土地综合效益,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在石城镇长坪村,当地移栽野生中药材种苗,结合科学的田间管理,让林下中药材经济成为乡村振兴的“绿色银行”。

7月3日,在石城镇长坪村的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村党支部书记邹初民拨开厚厚的杂草,才看到长势喜人的黄精、白芨,硕大的枝叶下已经结出了连串的果粒。据邹初民介绍,这批中药材最长的种植时间已经有四年,虽然叶片上的果粒饱满,但藏在土里的果实才是名副其实的“金疙瘩”。

布满杂草的山林反而让中药材长势更好,邹初民向记者讲述了黄精种植的小妙招。原来,适度的杂草覆盖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保持土壤的湿润度,为中药材提供稳定的水分供应。在夏季高温时期,杂草覆盖可以遮挡阳光,降低地表温度,避免中药材根系受到高温伤害。同时杂草覆盖可以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微生态环境,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这个林下黄精管护主要是要注意保湿,在发芽的时候不能除草,除草就把刚发起来的嫩芽弄死了,根就烂了。”石城镇长坪村党支部书记邹初民说道。
让长坪村的中药材养得活、长得好的另一个诀窍,便是移栽野生种苗。每到下种、补苗时节,村里都会组织村民去山上挖掘野生黄精、白芨苗。据邹初民介绍,野生中药材在自然环境中生长,经历了各种自然选择和环境压力,其药效成分往往更高。所以,野生苗种植的中药材品质更接近自然生长的药材,更符合道地药材的标准。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种出好品质的中药材自然会吸引药商主动上门收购,今年上半年,村集体经营的中药材基地达100余亩,累计获得10万元收益,也为不少村民带来务工收益。下阶段,村里计划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拓宽加工、销售渠道,让林下中药材经济成为乡村振兴的“绿色银行”。
“今年下半年把玉米、花生挖了以后我们准备全部种黄精,自己来加工,做点黄精茶、黄精酒,增加集体收入。”石城镇长坪村党支部书记邹初民说。
全媒体记者:田明 通讯员:叶方青
一审:熊哲
二审:黄益民 熊晓辉
三审:全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