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激荡起崇阳在外精英人才的乡愁、乡情。7月26日至28日,根据湖北人才周咸宁系列活动安排,崇阳县委组织部、县委社工部、县工商联、团县委一行专程走进北京,依托崇阳县京津冀商会,成功建立崇阳县驻京津冀人才工作联络站。
崇阳县委组织部分管副部长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胡象明教授共同为“崇阳县驻京津冀人才工作联络站”揭牌。国际宇航科学院通讯院士郑日恒、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王国仁受聘为荣誉顾问,胡象明教授被聘为联络站站长,京津冀商会陈帝致等6人被聘为联络站常务副站长、副站长、秘书长、副秘书长。
崇阳县京津冀商会会长陈帝致表示,在外发展的崇阳人一直挂念着家乡的发展,联络站成立后,商会将主动架起崇阳与京津冀企业之间的桥梁,在多种场景下积极推介家乡的投资环境和最新政策,推动更多优质人才、项目到崇阳投资兴业。
胡象明教授出生于崇阳县沙坪镇,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先后承担过20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有关教学和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励。胡教授表示,自己虽在外多年但也经常回家看看,只要家乡有需要,就会尽其所能。联络站的建立一定要发挥实效,通过紧密联系崇阳籍在京津冀人才,建立完善工作站工作机制,逐步扩大工作站规范化建设、服务人才规模、资源链接渠道,尽快实现联络站的高效运转,积极为家乡发展贡献人才智力。
郑日恒院士为崇阳县天城镇河田村人,是新型航天动力技术的资深专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中国航天基金奖等,是崇阳县走出的杰出科学家代表。郑院士表示,崇阳县人杰地灵,近几年发展亦趋亦稳,人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自己有空时也会回乡参加一些活动开展经验交流。联络站的建立很有必要,要充分发挥聚贤纳才作用,广泛联络各类人才,积极牵线搭桥,引荐优质项目和资源到崇阳考察对接。
授牌仪式前,参会人员观看了崇阳形象宣传片,与会人才代表围绕“用好人才工作站,助力家乡招才引智”献言献策,同叙乡情,共话发展。
北京航天一院研究员杨丁表示,联络站是个人才集聚、资源集聚的平台,自己也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做好家乡科技合作等方面的宣传。中国公路学会高级工程师汪伟刚表示,家乡的发展变化深深地牵动着在京崇阳人的心,每次回到老家,看到城市建设欣欣向荣,都要由衷地为家乡点赞。北京燃气集团副总工程师李持佳说,作为在京工作的崇阳人,自己一直心系崇阳发展,一如既往地关心关注家乡建设,同时表示将充分利用北京产业优势,依托联络站,积极对接企业和人才资源,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
“我们不管身在何处,崇阳始终是我们的家,我们的根。我们不但要起到崇阳和京津冀资源交流的桥梁作用,更要利用专业知识,实实在在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家乡服务。”炜衡律师事务所律师廖宏浩说。
7月28日,崇阳县委组织部及联络站一行前往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拜访了王国仁教授。王国仁教授出生于崇阳县路口镇,现为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今年6月份,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王教授表示,在千里之外听见乡音倍感亲切,对于家乡这几年的快速发展也深感欣慰。此次被聘为联络站荣誉站长,将充分发挥高校平台和科技成果优势,积极为崇阳发展推介优质项目、资源和人才。
崇阳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成西强调,联络站的成立是崇阳县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的重要之举。站点的成功建立,体现了京津冀优秀崇阳籍人才对崇阳人才工作的大力支持,更展现了对崇阳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关注和热爱家乡、回报家乡的良好风采。联络站要在找准定位中彰显特别优势,在明确职责中凸显优秀业绩,在加强自身建设中尽显示范效应,努力助推崇阳人才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崇阳经济社会发展开创新未来。
崇阳县驻京津冀人才工作联络站为人才了解家乡、家乡联络人才搭建了交流互通的桥梁,吸引了更多在外人才争当家乡发展的“智囊团”、双招双引的“推介者”、城市形象的“代言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联系服务在外人才,听取意见建议、解决急盼难题、做好服务保障,吸引更多在外人才回报家乡。
(通讯员:王力为 编辑:陈超 编审:熊晓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