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老上访户从此息访乐业
本网讯 记者沈二民、通讯员建华、沈君报道:“群众利益无小事,只要方法对头问题便可解,终究是办法要比问题多”。这是崇阳县路口镇党委书记李晚清对抓好信访维稳的深切体会。近两年来,该镇党委政府不等不靠、不避不让,直面诉求,敢于担当,对群众合理诉求认真解决,不合理述求依法驳回。对上访大事小事均由镇办公室接待、村干部、驻村干部、分管领导、主要领导“五级联动”的模式逐级得到化解,使小事从此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
路口镇是崇阳“东大门”,曾因历史遗留问题,致使原乡镇企业改制下岗职工、两参人员、退休村干部、镇政府机构改革不彻底人员,一度成为远近闻名的“状窝子”、在全市乃至北京和省里挂牌的信访大镇。部分群众赴京省市县上访、缠访,甚至群体在政府院内拦车、堵门,纠缠政府领导。对此,该镇新一届党政班子下决心躬身沉心排查摸底,追根溯源,调查分析导致访原因,查找病根。层层明确“抓早、抓小、抓苗头”,坚持“一周一小查,半月一大查”的排查工作机制,加强信访信息的及时收集与处理,制订群众性上访案件处置应急预案,进一步明确信访稳定“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村、部门齐抓共管的要求,调整充实信访维稳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设立了机关信访接待室,抽调人员配齐配强了信访维稳队伍。同时,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制,分别与各片线、各村签订责任状,制订了领导“包案制”,落实到片线和村,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去年12月,全镇20多名退休村干部准备大规模到市政府上访,要求增加退休干部工资补助。该镇掌握情况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在第一时间联系信访骨干人员,及时进行了约访,在耐心细致的疏导解释后,退休村干部知道上访要求没有政策依据,最终表示理解,放弃集体上访的念头。
一个原则、一个标准、一个声音。该镇党委在对待信访对象、处理信访问题上始终达成共识,即:一个原则就是坚决支持、及时处理合理合法诉求,坚决教育警示违法违规上访和不合理诉求;一个标准就是始终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法规为准绳,镇党委集体研究达成的信访案件处理方案,不允许再有其它不同意见和随意更改,决不允许干部做老好人、办无原则的案子;一个声音就是要在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步调一致,同甘苦、共进退,在警示打击对象上不准有包庇和说情,更不允许疲软散慢,出勤不出力,怕得罪人。今年元月,棠棣村3组近20名群众因小农水项目实施中没有为该组修塘一事上访至政府,经几次协调,因施工方机械无法进入未能解决,近20名群众到镇政府堵车、关门,甚至殴打干部,镇政府干部团结协作,统一号令,及时制止了这次群体性事件,对首要分子进行了行政拘留,并派员到该组召开群众大会,共同协商解决修塘事宜,目前,所有群众表示满意,放弃上访。
近两年来,该镇妥善解决了泉口村孙叔同通山石门水库承包期被终止造成的损失款70余万元;为两参人员安排最低生活保障;自筹资金,为每名退休村干部每月增加退休工资20元。争取资金260余万元,为金沙坪村新建水池、安装引水管,解决了多年来该村群众无吃水、一直集体上访的问题;争取交通部门项目支持,硬化了棠棣村倒水冲至横路线公路2.5公里,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集体访问题。
随着一批老大难信访积案得到化解,一批老上访户息访乐业。据统计显示,至发稿日,近两年内群众上访反映的148个信访问题,已解决了132个,结案率达89.2%;越级信访问题49个,已解决46个。如今的路口正逐步形成了风清气正的强大气场,平安路口实至名归。全镇再无越级上访、群体访、缠访、闹访等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