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崇阳网消息 记者沈二民 通讯员陈迪新报道:3月8日上午9点,在县残联会议室举行的捐赠座谈会上,来自安徽农村的丁绪萍在小儿子的陪同下,按照丁东海生前的愿望,将其办理后事以后余下的遗产4.1万元钱和生前用过的轮椅、冰箱等全部捐赠给崇阳县肢残互助基金会。残联理事长张大委表示,将每一份钱用在帮助残疾人身上,让这种精神得以延续,并欢迎大家监督。
1月26日,临近春节,当崇阳县残疾人互助会的朋友们拿着棉被和大米、食用油等物资去慰问丁东海,敲门无人答应,大家感到不妙,再一次报警入门,却看到丁东海安详的躺在床上气息全无,走完了他平凡的一生。顿时,同为残疾人的刘细谷、汪三牛失声痛哭,当即通过县公安局碾转联系上了丁东海远嫁安徽的母亲丁绪萍,丁母带着与丁东海同父异母的儿子千里迢迢来崇阳为他处理后事。
刘细谷则回家拿出丁东海曾经寄存在他家里密封的一个包裹,当着公安局同志的面转交给丁绪萍。当包裹一层层打开时,大家都很惊讶:里面竟有二个存折合计10万元钱。而县残联及其朋友圈里认识的丁东海是一个非常勤俭节约,乐于助人的残疾人,从小就口齿伶俐,打油诗随口就来。他经常用“打莲花落”赚到的钱帮助一些贫困残疾人子女入学,他从一个流浪沿街乞讨的残疾人,在党的关怀下,享受低保,住在廉租房,平常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存这一笔钱简直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钱啊!
在村干部、残疾人互助会朋友的帮助下,丁绪萍取得了合法继承人的身份,看着已经离去的儿子,面对一个个身患残疾却几十年如一日关心照顾她儿子的残疾人朋友,面对县内各级政府给予丁东海的低保存折,残疾人生活补贴卡等救助,丁绪萍痛苦中透着惭愧......
1970年12月26日出生在白霓镇后溪村一个普通农家的丁东海,1977年上小学一年级,本来是孩子最开心的时刻,1978年3月份一场车祸夺去了父亲的生命,同年10月份母亲选择弃子再嫁,8岁的丁东海和年迈的爷爷相依为命,1980年丁东海10岁,丁东海正在村小学读三年级时,不幸患上软骨症,家庭贫困无钱治疗,11岁完全瘫痪就辍学在家,爷爷为他做了两个小板凳,这两个小板凳就成了丁东海的腿。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1982年,丁东海的爷爷撇下这个残疾的孩子撒手人寰,唯一遮风躲雨的三间破房子也被抵债给亲戚,丁东海彻底成了流浪儿,每天撑着小板凳到处流浪,哪里有红白喜事哪里就有他撑着板凳移动的身影。
1984年,失去双手的肢体残疾人刘细谷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用脚做木工、放电影、在残疾人运动会上勇摘金牌的事迹传遍全省乃至全国。14岁的丁东海在路上走二天二夜找到刘细谷家里,刘细谷热情接待了他,并与他促膝谈心。在刘细谷家里呆了二天,聪明的丁东海似乎看见了曙光,他经常找人家讨要一些旧的书籍报纸,凭着小学三年级的学历努力看一些自己能看懂的文字,然后他改变乞讨方式,听见谁家有喜事,就用红纸写一些吉祥如意的文字送过去(崇阳俗语叫送恭贺),都能得到一点点钱物。
丁东海做人不贪心,如果主家给20元他就退还10元,给50元就退还30元。他白天到处打听送恭贺,晚上冬天就住草堆里,夏天就睡屋檐下。通过几年的努力,他手上有了800元的积蓄,在刘细谷等几个残疾人朋友的帮助下,在白霓镇附近租了一件年租金为500元的破屋,也算是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了。
2008年,当崇阳县残疾人联合会得知丁东海的情况后,会同肢协几位残疾人约定定期去丁东海家里帮扶,主要为其洗晒被子,修补房屋的漏水,做清洁,买米等重活。随着政府惠民政策的出台,残联为他办理了特困残疾人生活补贴、民政局为他办了低保。对此,丁东海很满足,总是说:“这几年是我过得最幸福的日子”。
随着社会的日新月异的变化,送恭贺这行业也不景气,40岁的丁东海因为从小在外风餐露宿,落下一身毛病,经常在租住的房子里几天出不了门,房东怕出什么意外,就流露出不想把房子再继续租给他的想法。2010年,崇阳县成立肢残人互助会。互助会知道他的状况后,当即帮他申请到白霓镇福利院去集中供养。而丁东海对进福利院一再推拒,无奈只好为他到房管局,几经周转,才于2014年纳入廉租房分配之列。2015年4月,在残联及残疾人朋友的帮助下,丁东海乔迁到廉租房里,并为他在阳台上装了一个滑轮,以便上下生活用品。那天,丁东海看着窗明几净的房子,激动的流下眼泪,并自创打油诗一首,用他曾经送恭贺唱莲花乐的形式唱出来。
丁东海不再漂泊居无定所,终于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为此,互助会又为他买了新手机,没事就陪他晒晒太阳,跟大家打打电话,聊聊天。当日子云淡风轻的飘过,一眨眼已经到了9月份,肢协刘细谷在忙完家事以后突然想起,平常二天一个电话的丁东海已经有8天没有联系他了,他有点不祥的预感,马上在爱人的帮助下他把电话拨过去,一遍、二遍…….无人接听,这时刘细谷想起上一个电话里丁东海的语气好像有点不对劲,因为他当时在老家乌土山做房子,就没有往深处想,他心里的不安感逐渐扩大,立刻联系汪三牛、饶亚欧、陈勋等开麻木的残疾人朋友一起来到丁东海的家里。敲门10分钟无人应答,老刘当机立断,找来楼梯请人从阳台上爬进去把门打开。大家进去进去一看,客厅没人,厨房一只冬瓜已经腐烂变色,来到卧室,只见丁东海躺在床上已经奄奄一息,刘细谷打120叫来救护车将其送县人民医院,并告知残联。县残联理事长张大委当即放下手头的公务,赶到医院,为他垫付了住院资金,请了护工。医院检查结果是因为绝食引起的休克。经过抢救,当夜脱离了危险住进普通病房,在医院住了4天的丁东海身体已基本恢复,吵着出院。三天以后,丁东海依然不吃不喝,不得已的情况下张大委请110的同志再次从阳台上进去打开房门,看着他抑郁的眼神,突然明白丁东海肯定是因为生活环境的改变引起的轻度抑郁症,当搬进新房子的欣喜退却以后,陪伴他的是无边的寂寞、孤单,以前他在乡下可以到处串门,熟悉的邻居也陪他说说话,还可以偶尔去打莲花落赚点小钱,现在安逸的生活倒让他不适应了。找到了症结所在,张理事长请来助残志愿者协会负责人陈高永,根据丁东海的情况组成了一支志愿帮扶队伍,分成三组,一组负责每10天一次打扫卫生,一组负责每10天用轮椅推他出去散步,一组负责心理疏导,心理疏导组的志愿者就是陈高永和黄阿牛,他们的手机一天24小时为丁东海开机,忙的时候也要轮流每天打一个电话陪他聊天,星期天上门陪他唠嗑,据陈高永介绍,他跟丁东海聊天时间最长的一次是3个小时,手机电池用完就插到充电宝里,只要丁东海不挂他就陪他唠,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丁东海终于走出了阴霾。想不到最终他在抑郁症中还是选择离开这个世界,却把省吃俭用的钱财留给了最需要帮助的肢残人。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以爱传爱,一个普通残疾人的生命之花竟是这般催人泪下。也许,故土山头的坟上一束束素色的白花正为他灿烂绽放!
编辑 :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