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咸崇蒲中心县委和鄂南挺进十五团在崇阳的活动
1942年4月,鄂豫边区党委决定抽调新四军五师十四旅四十一团的2个营及团直属队与独立五团共500余人,组成西路部队;命令罗通、李平率领该部队再次挺进鄂南,开辟以咸宁西岭为中心的鄂南抗日根据地。西路部队从黄冈长圻寮过江后,打破日伪顽的围追堵截,5月下旬进抵咸宁西岭游家。进入西岭后,两次攻打盘踞西岭的流窜川军刘尔训部,大获全胜。开辟了以西岭挂榜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并站稳脚跟。至此,西岭挂榜山成为咸(宁)崇(阳)蒲(圻)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主要组成部分。
6月,中共崇阳县委领导的崇阳抗日武装工作大队成立,共40人枪。大队部设在金沙,大队长胡宏宇,指导员胡长青。独立五团政治部主任刘光前率部回崇阳筹粮筹款时,在前沙坪、后沙坪组建了3支武工队,分别驻田心游家和下屋张家。武工队配合西路部队在西岭、挂榜山一带割电线,炸桥梁,挖马路,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6月下旬,驻咸宁日军第四十师团司令部调集蒲圻、咸宁、汀泗桥、马桥、通山、崇阳等据点的日军1000余人,分多路“扫荡”西岭、挂榜山。西路部队机智地跳出敌人的包围,隐蔽在崇阳前沙坪、后沙坪的高山密林中。7月初,日军100多人在金沙一带找不着新四军,在后沙坪村前坪子集合准备返防时,我部隐蔽在后沙坪周围制高点的3个连队,在新四军十四旅四十一团政委罗通的指挥下,机枪步枪一齐开火,手榴弹在敌群中开花,日军突遭袭击,丢下多具尸体,夺路而逃。在咸宁钱塘畈、古田畈等地,日军也被武工队的麻雀战紧紧缠住,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只得悻然撤兵。日军对咸崇蒲根据地第一次大“扫荡”被粉碎。
7月10日,新四军十四旅收到罗通的信件,了解到西路部队的活动情况后,即由熊作芳、夏农苔带两个连携电台一部挺进咸崇山地。7月15日,新四军十四旅东西两路部队在咸宁高搓桥胜利会师。
7月下旬,新四军五师决定,由五师参谋长刘少卿和十四旅政治委员张体学率十四旅第二梯队渡江,进军鄂南,配合第一梯队(即东西路部队总称)作战。根据斗争需要,决定成立鄂南兵团指挥部,将鄂南抗日根据地划为沿江、山地两片,沿江片成立鄂南工委,山地片属中共咸崇蒲中心县委,同隶属于鄂皖兵团党委。
8月,中共咸(宁)崇(阳)蒲(圻)中心县委建立,罗通任书记,李平任副书记,雷同任军事部长,刘光前任宣传部长。中共咸崇蒲中心县委成立后,为了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从十四旅四十一团中抽调一部分人员,与独立五团合编为鄂南挺进十五团(简称十五团),由雷同任团长,李平任政委,坚持在鄂南山地开展抗日游击作战。
当日军反复“扫荡”抗日根据地的时候,国民党顽固派亦趁机向抗日根据地大举进攻。1942年8月,国民党九战区调动二十军、五十八军所属一三三师、一三四师、新十三师、新十五师4个师的兵力,配合国民党湘鄂赣各路挺进军,共2万多人,由通山、湘北出动,分路袭击谭家桥、龙角山、筠山以及咸崇蒲根据地,妄图一举消灭咸崇蒲县委领导下的抗日武装。由于我军适时转移,国民党顽固派的“围剿“阴谋才未得逞。当国民党顽军杨森所部向咸宁西岭挂榜山根据地进犯时,我军迅速跳出包围圈,由内线转至外线作战。并且抓住敌人的薄弱点,在咸宁老蟹桥反击国民党顽军,击溃一部,缴获机枪1挺。
十五团在陆水两岸来回穿插,游击作战;在河北咸、崇、蒲三县交界的地方,开辟抗日游击根据地。1942年8月,成立中共石坑区委,由苏平担任区委书记。区委成立武装中队,由李平的侄儿李爱国任中队长。中共石坑区委活动中心在叶家垅小河两边,任务是组织发动民众抗日。虽然枪支少、武器差,但杀伪军、除汉奸、打击日伪基层政权十分活跃。队伍在斗争中逐步发展,战斗力越来越强,活动范围扩大到靠近铁路沿线。国民党顽军八支队把中共石坑区委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处心积虑想扼杀这个抗日民主政权。他们收买叛徒,领着顽军搜查。一天晚上,八支队派出1个连的兵力,包围了石坑区委和区中队驻地,区中队迅速撤退。区委书记苏平和宣传委员刘钟祥在寺庙和尚的帮助下,穿过敌哨卡,跳出包围圈,刚转移到一个村庄,又与敌人遭遇,苏平、刘钟祥只得带着部队翻山越岭到崇阳联络中共崇阳县委书记刘光前。苏平等人处于情况十分紧迫境地。李平得知中共石坑区委遭到围攻,调来1个班6人6枪,在崇蒲边界找到苏平,重新整顿区中队,打回石坑渡,处决了两个告密叛徒。不久,十四旅四十二团二营又到石坑地区活动,在石坑渡附近同顽军八支队交战,重创敌军,使得中共石坑区委在这一带稳住了脚跟。
9月初,为加速推进鄂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中共豫鄂边区党委抽调近百名县、区干部组成鄂南政务工作团,由鄂豫边区党委组织部部长杨学诚率团渡江到鄂南。工作团进入鄂南后,改为鄂南政务委员会,吴师筑任主任,鲁明任副主任。鄂南政务委员会以崇阳金沙为中心创建咸崇蒲抗日游击根据地。刘光前、雷同等率鄂南地方武装在金沙、田心、路口一带及崇阳西部地区开展对日斗争;罗通、吴师筑率四十一团3个连及西路部队、鄂南挺进十五团在咸崇蒲山区开展活动;李平率四十一团九连及挺进十五团在崇阳八斗山、方山、洪下、金沙等地区坚持开展活动。几支抗日武装协同作战,有力地打击了日寇和国民党顽固派,但也多次遭到日军的“扫荡”和“围剿”,损失惨重。
10月,刘光前等在黄岩乡一带发动群众,宣传抗日。被黄岩乡乡长吴良弼发现,他迅即上报,污蔑刘光前等在群众中淆惑听闻。崇阳县国民政府接报后,电函湘鄂赣边区挺进军第六纵队:呈请“彻底肃清免滋漫延”。刘光前得知后,非常愤慨,随即书信警告吴良弼:“国民党大兴反共,企图一举消灭我咸崇蒲新四军。你们在群众面前大肆污蔑宣传,群众却更亲密团结在我们周围。我们谋求抗日,群众镇压不了,新四军消灭不完,……希望本着团结抗战之宗旨共赴国难,自相残杀是帮助了敌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刘光前率抗日武工队消灭了5名顽敌后,迅速回到了咸崇蒲抗日根据地。
11月,顽军九支队队长熊铭缨授意所部第一大队第二中队长舒汝志,策划刘光前身边的区中队长刘全告叛变,许诺刘全告只要杀了刘光前就可到九支队当副大队长。同月11日夜,刘光前驻扎在崇阳金沙泉洪荡苍下屋,叛徒刘全告勾结10余名歹徒,包围了刘光前的宿舍。刘全告及其歹徒们从窗口向刘一阵射击,刘光前身中数弹负重伤,仍顽强还击。这位16岁时就加入中国共产党,时任咸崇蒲中心县委宣传部部长兼新四军独立五团政治部主任、中共崇阳县委书记,崇阳人民的好儿女,终因伤势过重、流血过多而英勇牺牲,年仅28岁。当刘全告杀害了刘光前欣然回来领赏时,熊铭缨却翻脸不认人,反而历数刘全告反复无常、一再背叛主子的罪行,立即将刘全告就地枪决。
中共崇阳县委书记刘光前牺牲后,崇阳县委再一次遭到严重破坏,所辖党、军、群组织先后解体。中共崇阳县组织直至崇阳解放前夕一直未成建制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