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地下交通线的建立
中共鄂南组织李平、黄全德、王佛炳、潘际汉、张曙光等分别在各地隐蔽活动。经过一段时期的艰苦工作,陆续建立了岳阳县花毛尖,通城县磨桥,崇阳县华陂、白泉桥、白霓等数十个地下交通站,形成了北起京山和大悟根据地、南至湘鄂赣边区的地下交通网。
崇阳沦陷,中共崇阳县委书记王佛炳、中共通山中心县委组织部部长黄全德决定将联络活动中心由城关转移到河西。1939年2月,王佛炳调任中共武昌县委书记,以教书为掩护,秘密领导武昌县委和梁湖大队抗日工作,使梁湖大队迅速发展为9个中队、500人枪的抗日力量。王佛炳离任后,冯秀藻(平江县人)接任中共崇阳县委书记。这时,崇阳境地有中共党员100余人。3月,在白泉桥雷家建立中共河西特支,辖大桥、灌溪、石城方山一带,崇阳华陂人赵斌甫(1934年考入湖北省立乡村师范学校,次年转入省立十二中学,1939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书记。6月撤销特支后,在白泉官塘冲成立河西联络站,站长赵斌甫。同月,许诚心(即许诺,平江县人)奉命来崇阳工作,不久调回中共湘鄂赣南特委。
河西地区与蒲圻、通城两县交界,是中共湘鄂赣特委(平江)与中共鄂南中心县委及江北中共鄂豫边区委联系的一条重要地下交通线。在敌占领区开展地下活动,不仅有日伪情报人员的侦探,又有国民党顽固派势力的搜查,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外,必须安全地开展党的秘密工作。县委决定联络员之间实行单线联系,如果有同志被捕,不准泄漏党的任何机密,也不准牵连他人。为保护家属及自身安全,大家都使用化名。赵斌甫的化名为“路平”,雷森树化名为“求平”“邱平”,程秩香化名“苏平”,来崇阳指导开展抗战的中共通山中心县委军事部长饶国树化名为“李平”,发展的新党员雷凤英化名为“胡平”,雷雪英化名为“薛平”,还有的党员同志化名“小胡平”“青平”“柏平”等。其时,凡在鄂南工作过的同志,只要与叫“平”的相遇,便知一定是从崇阳来的同志。
赵斌甫家住白泉桥公路边,敌人常来骚扰,若在此建立党的联络站,极易暴露。雷森树家住官塘冲,官塘冲地处崇蒲、崇通两公路的夹角之间,东距县城7里,南北离崇蒲、崇通公路分别3里、6里。冲里只居住雷家独姓,周围山丘,森林密布,地形隐蔽,外界少闻,而山冲内的人时常出山对外界则消息灵通。敌虽扰于邻,但很少入冲,因有匪顽盘踞山中,一般不敢冒进。是一个得天独厚的世外桃源,也是一个便于人员隐藏的理想之处。在大革命失败时,一些革命同志曾到这里避难,保护了革命同志的生命安全。抗战时期,凡南来北往的交通员、输送给边区的进步学生、往河西去的上级领导,或因病、因受伤需要短时休养的同志,组织上都会将其安排送到这里。李平、张曙光以及中心县委的干部都是这里的常客。于是,雷森树家便成了集党的地下联络站、地下接待站、党的活动中心三位一体的工作站。
这个站虽然相对独立,但它是河西区联络站主干的其中一个,同时又与赵斌甫以及赵的姐夫汪金甫处连接贯通,起到遥呼相应的作用。敌人若在县城和石城湾一带有动向,赵可以马上获得情报,即时传递到雷森树处;汪金甫住龙背,收集到崇蒲公路方面的敌情后也及时传送到此。最后,崇阳方面的情报传递由刘光前联系咸宁的张曙光。
河西联络活动中心(站)的地下活动,既不能在群众中公开,但必须依靠群众进行掩护。因此,中共崇阳县委一方面在群众中秘密发展党员,将党员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另一方面注意争取群众意愿,组建群众自卫合作组织。日军进村时,往往弄得鸡飞狗跳,群众到处逃躲。赵斌甫家紧挨公路,受害首当其冲。其次是苏家、周家,日军一有动作,群众牵牛赶猪争先恐后地向雷森树家方向涌来,影响到联络站安全。为此,赵斌甫、雷森树同乡邻长老商议,说明在敌后组织群众自卫联防的必要性。经过串联通气得到长老们的协助后,于1939年3月20日由赵、周、苏、雷姓各派代表在苏家成立农民自卫会。自卫会由赵斌甫主持,雷森树宣布成立农民自卫会的宗旨和公约。宗旨是自卫联防,保卫乡民的生命财产;公约是情报互通,有序地疏散躲避敌人。为隐藏猪牛、躲藏妇女,大家互相提供方便;不向外人泄露人员、财物隐藏的秘密。会上推举雷森树为会长。以后,凡是进山避难的,都以雷家为歇脚点,雷森树母亲王良喜老人把家里的积蓄陆陆续续贡献给了农民自卫会,作为费用开支。过年剩下的猪肉、米酒和鸡蛋,都要留着招待地下工作的同志。联络站召开会议,如果有人来了,她就“哟呵……哟呵……”地以赶鸡为名给通风报信。有时,半夜来了同志,她一声不响地迅速起床烧茶煮饭招待。有一次,中共鄂南中心县委组织部部长黄全德脚上长恶疮,青年部部长潘际汉患伤寒,两人被抬到她家。刚进门不久,日军来了,他们躺在担架上,无法转移,情况万分危急。黄急中生智,叫胡平和雷森树带着其他同志从后门撤退,他们自己装作过路的,又叫王良喜老人先离开,返转回家后只说:“我有事到外面去了,他们路过这里我不知道”。待日军到了家,王良喜老人按事先的布置又从外面溜了回来。这时日军正在吼叫:“这是中国兵、坏了坏了的”。王老妈便以原定的话回答,而日军根本不信。对老人又骂又打,并翻箱倒柜地进行搜查。后又将王、黄、潘一起带到县城关日本宪兵队用刑逼供,这位老人坚持口供不改。后来党组织通过打入敌军中当翻译的同志从中营救,始得将黄全德、潘继汉两位同志和王良喜大妈释放出来。这位革命的老妈妈不仅保护了自己的同志,同时也保护了我们的地下联络站。
平江惨案后,中共崇阳县委经过艰苦的工作,开辟建立了以华陂为中心的5条地下交通线:即华陂—古市—高枧—通城—平江线;华陂—路口—咸宁柏墩—高桥周家线;华陂—沙坪—通城磨桥线;华陂—洪下—咸宁野鸭洲线;华陂—洪下—咸宁官埠桥—武昌法泗洲线。这些交通线和崇阳地下交通站,形成交通联络网络,在白区复杂困难的条件下,他们担负收集情报、传递信件、护送干部和学生、宣传群众、动员转送兵员等任务,进行的是一场特殊的战斗。
1939年11月,中共通山中心县委派王锡珍去江北,在京山八字门向鄂豫边区党委汇报工作,鄂豫边区党委暂时接受领导鄂南党组织的工作。同时要求鄂南党组织继续接通与中共湘鄂赣特委的联系,并指示鄂南党组织设法建立一条贯穿大江南北、连接鄂豫边区和湘鄂赣边区的鄂南地下交通线,以应付突然事变,保存抗日力量,准备新的斗争。
建立巩固的鄂南地下交通线,必须在原有地下交通站网的基础上把主干线建起来。蜿蜒百里的金水河汇聚着宋家河、汀泗河、淦水等河港,连接西凉湖、斧头湖的出口,流经蒲圻、嘉鱼、咸宁、武昌等县,从金口注入长江。金水流域的水陆交通完全具备了作为鄂南地下交通主干线的条件。因此,中共通山中心县委指示共产党员张曙光将全家从梁子湖畔的青山咀搬到金水河畔的法泗洲,派他和王源两人开辟金水两岸的工作。
法泗洲地处金水流域中心,南接斧头湖,直达咸宁,可通崇阳、通城、修水,连接湘鄂赣特委;西接西凉湖,连通蒲圻、嘉鱼;北接鲁湖,越土地堂可达梁子镇、鄂城等地;东靠近粤汉铁路的山坡车站,连接武汉和鄂南各县,交通极为方便。此外,法泗洲地区外乡人多,来自9省12县,有逃荒要饭来的,有革命处于危难关头来这里隐蔽的。张曙光和王源到法泗洲,以收购湖莲为名,串联船民,发展党员,建立中共水上支部。他们还与活动在这里的中共地下党员祁曙东接上关系,让他在法泗洲街上开商店,人称“杨四老板”。以他的商店为基地,建立了可靠的地下交通站。这条地下交通线畅通后,金水流域一度成为中共鄂南组织活动的中心,鄂南各地的不少干部和爱国青年通过这一交通线到达鄂豫边区,许多革命书籍和上级机关的电报、文件又通过这一交通线传递到鄂南各地。
金水流域地下交通线与鄂南一些地下交通联络点、站构成一张布满鄂南各地的地下交通网。其中:连接这条地下交通线南北两端、起支撑作用的重要点、站,是汉口小夹街聚丰海味号地下联络点、通山县黄沙窦家桥地下联络站和崇阳河西联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