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崇阳网!今天是:

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到崇阳沦陷时的斗争形势(四)

来源:崇阳县史志研究中心    日期:2025/7/21 16:37:16     字体:    分享到:

武汉会战期间崇阳沦陷初期的战局


1938年5月19日,徐州失守。日军移师南下,进逼武汉,保卫武汉迫在眉睫。同年5月22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徐州失守后对华中工作的指示》。与此同时,中共湖北省委正式成立。中共中央对华中工作指示中提出:希望湖北省委动员大批在武汉的鄂赣皖三省进步学生、工人、知识分子回到自己的家乡,组织武装,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保卫家乡。

遵照党中央关于华中工作的指示以及当前保卫武汉的需要,中共鄂南特委派遣王锡珍(陈约珥)、王佛炳、刘光前到崇阳,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积极做好准备工作。一是采取送出去与自己办班的办法大力训练干部,选派优秀青年去延安抗大、八路军武汉农民训练班、应城汤池干部训练班等处学习;组织干部和革命群众中的积极分子就地培训,王佛炳、刘光前等亲任教员,培养了一批抗日基层干部。二是积极物色军事干部。1938年秋,华陂直属中队组建初驻防静严寺时,王佛炳了解到猎人甘柳臣铳猎有“百发百中”之称,于是多次到他家拜访,动员他参加了华陂直属中队。后来熊铭缨(又名熊墨馨)为了训练士兵枪法,到处物色神枪手担任教练,王佛炳以抗日为重,便把甘柳臣推荐给他。三是四处收集枪支弹药。中共崇阳县组织在这期间派人从散兵手里以三五块银圆一支步枪、一二十块银圆一挺机枪,收购了一批枪支子弹。

1938年6月,国民政府军委会直辖兵团第二十军团军团长兼十三军军长汤恩伯来崇阳布置防务。其时日军已发动武汉会战,鄂南沿阳新至通城一带公路为武汉外围,崇阳有随时变为战区的可能。因此,中国军队在境内公路线上日夜加紧赶修国防工事,以备作战之所需。沿崇(阳)平(江)公路及重要村镇,均构筑堡垒战壕。崇阳县成立了以熊鹤龄(石城花园丹仁庙人)为队长的抗日铁肩队,专司军运,每日参加运输千人以上。

崇阳县政府借用民房,开办战时医院,救护负伤官兵。同时组织县城居民挖掘防空单人掩体,举行防空演习。县政府增设了军事科,以加强军事工作。县政府除按征兵制征集壮丁外,还实行募兵制,招募自愿投军的青年扩充兵源。1937年11月,崇阳县政府首次奉令征兵1200余名。12月,奉令办理社会军训。至翌年夏,全县集训壮丁、保长、常备队干部2万余人次。

1938年8月,国民政府军政部长何应钦、武汉卫戍总司令部总司令陈诚来崇阳视察防务,临时指挥所驻崇阳老鸦坑,武汉卫戍总司令部所辖第六十军卢汉部开赴崇阳,接替第五十八军防务,防守南线保卫武汉。

同月,日军沿长江江北、江南、溯江三路进逼武汉。武汉会战拉开帷幕,从1938年6月12日日军在安庆登陆到10月25日中国军队撤离武汉,历时4个半月。战场在武汉外围沿长江南北两岸展开。战斗初期日军华中派遣军动用5个师团,后期达12个师团,120艘舰艇,500余架飞机,共35万余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确定长江以北的第五战区和长江以南的第九战区联合进行保卫武汉的作战。重点立足于外线,逐次抵抗,消耗日军,防御重点保持在长江以南。战役中不断增兵,后期达129个师,共约110万人。同时还调动40余艘舰艇、100余架飞机参战。

在武汉会战中,江南的日军兵分两路:一路自九江沿南浔公路南进,夺取安德而窥南昌,以截断浙赣铁路,并拟由南向北,对武汉作大迂回包围;一路自九江出发,沿瑞昌至武昌公路夺取阳新,然后又分兵北趋大冶、鄂南,以抵武汉东南,并自大冶西攻咸宁,截粤汉铁路,北攻武昌。9月25日,日军出动18架飞机轰炸崇阳县城。26日至30日及10月4日、8日,日机继续沿公路集镇路口、白霓桥、石城湾、桂口、大沙坪等处轰炸。10月16日,日军出动飞机50余架,复猛炸县城,公廨民房焚毁过半,崇阳大桥及汽车站俱遭破坏。县政府及各机关迁驻县城外5里的打鼓墩。

日军占领武汉后,为趁势扩大其占领区及保障武汉的安全,日本大本营给华中派遣军下达命令,要求其将占领区保持在信阳、安陆、岳州(岳阳)一线之内。华中派遣军遂于10月27日令所属第十一军(中将司令官冈村宁次)进行追击,攻占岳州。第十一军则令所属第二十七师团(中将师团长本间雅睛)从咸宁南下,进攻崇阳、通城,以策应、掩护进攻岳州部队的左侧背。日军第二十七师团于11月1日正午进入柏墩附近,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开始向该地南面高地小岭发起进攻。中国守军第三十七军第四十三师(周祥初部)利用复杂地形进行顽强抵抗,挫败日军数次冲锋。后日军利用毒气突破守军警戒阵地,通过了小岭防线,于11月4日占领楠林桥。

11月4日晚至5日晨,占领楠林桥的日军向崇阳发动进攻。国民政府军第五十八、六十军以及新编第三军,在武汉失陷后于11月重新整编的战斗序列中合编为第一集团军,奉命在崇阳东北及武(汉)长(沙)公路崇阳段沿线构筑防御阵地,阻敌南侵。而第一集团军因新兵过多,人员素质及武器装备与日军相比明显处于劣势,与敌稍经接触即行溃退。日军沿武长公路,经白羊铺、白霓桥,进扑崇阳县城。驻守国军第六十军卢汉部队,在抛牛西岭、白羊铺一带堵击日军6小时后失守。6日13时,崇阳县城陷落。

日军占领崇阳县城后,冈村宁次命令第二十七师团在向通城追击的同时,分兵约一个大队从崇阳县城向桂花泉——羊楼洞大道进扑,与进击蒲圻的第九师团夹攻羊楼洞。11月8日,羊楼洞落入敌手。二十七师团于11月7日留崇阳一部,开始由崇阳向通城追击。当日晚先头部队进入崇阳西南11公里附近,突破石城一带防线。鉴于石城湾、通城间的大沙坪位置重要,国民政府军李仙洲部和甘丽初部奉命在此布防。8日午后3时,敌经桂口向大沙坪进攻,当夜占领大沙坪。至此,崇阳境内沿武长公路主要城镇全部陷落。崇阳县国民政府南迁,设临时行署于龟背山。其时咸宁、大悟、嘉鱼、蒲圻、通城、通山等6县县长俱退大源,鄂一区行政督察专员李辉武自蒲圻移驻崇阳方山。

崇阳沦陷后,日军分兵驻县城、白霓桥、桂口、大沙坪及武(汉)长(沙)、羊(楼洞)崇(阳)公路沿线,构筑军事据点。12月,崇阳县城设总治安维持会,下设白霓桥、桂口、荻洲、石城湾、大沙坪等伪维持会。以后相继在进口铺、河西、桂花树、田家咀、担水圳、金沙桥、台山湖、白羊铺、田心吴家、夏家湾、毛家畈、五里界、天灵山等地成立伪维持会10余处。1940年12月,成立汪伪崇阳县政府筹备处。1941年4月,成立汪伪崇阳县政府,下设4个区署,第一区署驻县城,第二区署驻东山铺,第三区署驻白霓桥,第四区署驻白羊铺。区以下设乡、保组织。这些伪政权组织,卖国求荣,祸国殃民,罄竹难书。

崇阳当属鄂南军事重地,是武汉会战的一部分,虽然中国军队以失败而结束,但广大爱国将士们不畏强敌,英勇战斗,不惜流血牺牲的壮烈精神,如幕阜烟霭、洞庭波光,年年岁岁浮现在人们的眼前。

县城沦陷,大军撤退,其遗留武器散在民间,于是民众纷纷奋起自卫,各地游击队一时蜂起,数以十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华陂抗日游击队和崇阳县抗日大队;有国民党崇阳县政府控制下的崇阳县游击司令部及其游击支队;有以原联保武装为基础的游击队;也有由行伍出身军人白手起家的游击队。日军虽然占领了崇阳,但只能控制据点,广大农村、山区仍是中国人民的天下。


①《湖北抗日战争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37页。


在线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