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抗日救亡运动兴起
从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到武汉失守,祖国的半壁山河相继沦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崇阳县建立群众救亡组织开展了广泛的群众救亡运动。中共崇阳县委成立了一个宣传队,深入边远山区各个村落,运用放映无声电影、演唱、演讲等形式,宣传日军的残暴和抗战中的好人好事,激发广大人民的抗战热情。县委书记王佛炳、宣传部部长邓勋元先后在华陂、青山、石城、杨林畈等地开办抗日学校和党训班,培训青年骨干和基层党员计156人。1939年2月至6月,县委书记冯秀藻在华陂细屋舒家举办青年干部训练班,学员20余人。他亲自讲课,对党员和青年进行抗战纲领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教育。培养出黄致平、黄石生、张正斋、沈春辉等大批抗日骨干,为崇阳的抗日斗争打下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思想基础。
爱国人士吴藻溪,崇阳古市老屋畈人,1923年起就读武昌楚林中学与省立国学馆,曾参加反帝大同盟。1928年5月,日军制造震惊中外的济南惨案,吴满腔悲愤,写下了“国仇一何深?哀我官民无辜蒙大难;恶魔终自杀,看尔倭寇横行到几时!”的挽联,悬挂于开封追悼济南惨案死难军民大会主席台两侧。1930年,入东京帝国大学、早稻田大学,参加日共青同盟、日青反帝同盟。后被东京警署逮捕,驱逐回国。在北平设立世界科学社,发行《科学时报》,宣传抗日、宣传科学。1938年1月,董必武联络孔庚、黄松龄、马哲民在武汉成立湖北省战时乡村工作促进会,隶属中共湖北省委。何功伟任秘书。时为燕京大学教授、全国民先队员吴藻溪携同妻子王克诚、同校同学吴理生,由北平回乡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在崇阳组织建立湖北省战时乡村工作促进会崇阳分会。吴藻溪兼任会长,吴理生任副会长。分会会址设在崇阳古市老屋畈。
吴藻溪、吴理生回乡后在古市老屋畈创办抗日学校,学员60余人;在崇阳南门办起另一所抗战学校,有学员20余人。组织在校学生成立儿童抗日服务团,学生黄仁生、吴汉溪分别担任正副团长,王克诚负责领导儿童团开展活动。抗日学校的学员们一面读书,一面进行抗战宣传。在老屋畈附近和城外东岳庙、小李塘、小港一带、荆竹寺、铜钟坪、青山口、小沙坪、鼓响岭、栎树铺、高石湾、静严寺、白霓桥等地的墙壁上,刷写“拥护党的抗战纲领”“拥护八路军抗战到底”等大幅标语。学员还向群众演唱《流亡三部曲》《大刀进行曲》等革命歌曲。吴藻溪还将从北平、武大带回的《党的抗战纲领》《抗战常识》等书刊集中起来办永兴书馆,以飨读者。
抗日学校为适应抗战的需要,按学生的兴趣分为文学组、政治经济组、农艺组,吴藻溪负责主讲政经、文学、农学等课程,王克诚负责主讲外语、数学和哲学方面的课程。讲抗战形势和任务是大课,老师教得生动,学生学得有兴趣。
抗日学校主要目的是培训革命骨干力量,推动全民抗日。崇阳地下党的领导王佛炳、周治祯经常利用来校与吴藻溪商谈工作之机,对学生进行阶级教育、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形势和前途教育,勉励学生努力学习,争取进步。黄石生、黄东南、沈春辉等在学校的培养和教育下,于1938年7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黄仁生、揭育南、毕兢存、苏天池、廖宗光、苏逢旱、揭育堂、甘润华、吴松青等同学参加了党的抗日武装部队。
学校刚办起来时,国民党顽固派崇阳县县长郎维汉,将吴藻溪购买寄回的几大捆新华日报及进步书扣压。吴藻溪得知后当即带领吴汉溪、吴丙宜、黄仁生、吴松青、苏逢旱等10多名学生同郎开展了面对面的斗争。吴藻溪斥责郎维汉:“宣传抗日合不合法?你为什么要扣压我们学校的书报”?郎掩饰回答:“不是扣压而是留下来看一看”。吴藻溪如数要回了书刊,不惧邪恶,仍坚持办学。气急败坏的郎维汉叫嚣:“这个学校把崇阳赤化了”。其后,郎密令其爪牙雷承鸣等对吴藻溪进行严密监视,准备暗杀。吴藻溪幸有吴理生等掩护离开了崇阳,到湖北战时乡村促进会工作。他的夫人王克诚仍留在崇阳,在党的帮助和群众的支持下,独挑重担,继续办学,直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而西上重庆,学校停办。
1938年5月,吴藻溪赴重庆参加编辑《新华日报》科学副刊,发起召开重庆自然科学座谈会,在《新华日报》上多次发表致苏联、朝鲜以及英、美等国自然科学家的函电,团结国际友人,支持中国抗战。皖南事变后,《新华日报》社被砸,他带领进步青年慰问报社人员,参加周恩来召集的民主人士集会。1945年12月9日,胡乔木、冯文彬、于刚、黄华、范文澜等代表延安各界青年,在纪念一二·九运动10周年大会上向吴发出致敬信。信中说:“先生十年来对青年爱国运动曾作热情的指导与支持,今日中国青年又在为反对内战、要求和平、争取民主而进行艰苦的斗争,先生复以大无畏的精神,仗义执言,伸张公理,远道闻之,实深感奋。”
曾参加过九·一八抗日救亡学生运动和一二·九北平爱国学生抗日救国示威游行的崇阳籍北大学生陈大觉回崇阳,将其读过和准备研读的《资本论》等一捆马列主义大部头著作邮寄回家,同时带回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斯诺的《毛泽东印象记》等进步书籍。乡人读后明白了很多革命道理,增强了他们抗日的信心和力量。
1938年秋,华北各高校师生组成南下抗日救亡宣传团,次第经武汉到达崇阳。他们走上街头集会演讲,张贴标语;演出《放下你的鞭子》《木兰从军》《岳飞抗金》等话剧;组织歌咏队,教唱《流亡曲》《大刀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一时抗日的歌声不绝于耳,震撼激荡崇阳城关地区和各乡集镇。他们在崇阳县城首次放映有关爱国题材的无声电影,观众如潮,座无虚席。强大的宣传声势,唤起全县人民抗日救亡的激情和义愤。当平型关、台儿庄大捷的消息传来时,县城的机关、人民团体、学校和居民举行了祝捷游行大会。当爱国将领赵登禹、佟麟阁英勇杀敌为国捐躯的噩耗传来时,县城各界联合举行公祭烈士的追悼大会。
在中共崇阳县委的领导下,以开明绅士赵寅生为首建立起了崇阳县抗日募捐委员会,发动群众抢修公路,储备粮食,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在县城和集镇,各界人民开展了捐款购买飞机、大炮的活动,连高等小学的高年级学生也参加了一日一分的捐献活动,积极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