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咸宁市积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面对今年罕见的高温少雨天气,高标准农田表现如何?我们来看记者的实地观察。
9月28日,记者来到崇阳县青山镇铺前村,当地种粮大户吴正刚正组织收割机对已成熟的一季晚稻进行收获。吴正刚介绍,他今年共种植了1100多亩一季晚稻。尽管遭遇严重干旱,但产量没有受到很大影响。
崇阳县青山镇铺前村种粮大户 吴正刚:现在我们已经收割了四五百亩,大概谷子有60万斤左右,平均亩产有1200斤左右。
大旱之年不减产,稻田丰收的秘诀在哪?吴正刚介绍,一是他种植的水稻品种“糯两优561”具有耐旱的特点;二是得益于崇阳县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青山镇铺前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投资400多万元,衬砌渠道10886米,土地平整466亩,新建田间道路6714米。该项目去年底开工,今年5月建成投用。
崇阳县青山镇铺前村种粮大户 吴正刚:把沟全部都修通了,水直接到田里,再加上把这个小田改成大田,能够节约水、保水,高标准农田整改对我们这些种粮大户能够增产增收,节约了我们的成本。
像铺前村一样,目前,崇阳县青山镇已建成22000亩高标准农田,涉及全镇24个行政村。通过整治,原本的低洼田和烂泥田被改造成了优质田,从根本上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抗灾能力。
崇阳县青山镇党委书记 吴齐林:整治之后,机耕路也修好了,水系也畅通了,而且连片之后我们现在都是机械化作业。特别是我们在今年的抗旱过程中显现出了它的巨大功效,水系畅通之后我们青山水库7干渠的水可以直接通到我们每一个田块,可以说基本上能够实现旱涝保收。
2021年,崇阳县完成3.4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涉及4个乡镇17个行政村。通过整治,项目区基本实现了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土壤肥、旱能灌、涝能排,从而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崇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程正望:首先是资金保障,政府配套资金2300万元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二是落实藏粮于技,安装100盏套杀虫灯,大大减少了农药用量。特别是今年大旱之年,我们能够保证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将亩产增产100公斤左右。
土地是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咸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科学有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守好沃土良田,端牢自己的饭碗。2019年以来,全市共新建高标准农田49.8万亩。咸宁市2022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共计19.25万亩,目前已完成项目初步设计规划,十月份全面开工建设。
来源:云上咸宁